力荐原创|移民:换个生活方式 ----引子
馨语
北京,一个陌生而又极富挑战性的城市,每天都有无数充满理想的人来到这里,希望在这儿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;又有无数满怀遗憾的人离开这里,因为曾经经的梦想早已被粉碎的彻彻底底......在这座城市,人们似乎有永远也忙不完的事,每个人的脚步都是那么的匆忙;在这座城市,人们奔波于公司和住所之间,擦肩而过都是那么的陌生;在这座城市,人们努力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权衡博弈,最后却往往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......
2013年炎热夏季8月的一天早晨,北京京通快速八里桥收费站,路北的公交车站与往常一样,站满了等待进城的上班族。
这个车站是通州进城的咽喉要道,又守着快速线,一站可以直达CBD。正因如此,此处乘车人数众多。眼见着一辆辆公交车夹杂着自行车流从辅路缓缓驶来,离站牌约莫还有20米的地方,候车的人就开始跟车一路跑开,试图保持与车门平行的位置好在车停下开门时取得有利位置。 这样的乘客明显是新手,眼见着被后面才上来跟车的人流轻易挡在了车尾之后,叫骂声此起彼伏,那也无济于事。再有老道的人,不慌也不忙,估计着车子要停的地点,干脆来个守株待兔,愣是瞅准了让自己提前站到了车门正好对着的地方,前后不差五公分。 当然这需要多年经验的积累以及对当时路况,人流,车流各种复杂情况的综合考虑才能做到。
不管怎样,只要车一停,汹涌的人流跟着聚集在车门口,如同水坝在等待开闸放水。售票员伸出脑袋,喊:“看着点啊,门开了啊”随着吱呀的声音,对开的两扇门随着车门内侧乘客身体的随门转动,艰难的打开。 车下的人冲上去,如给冲锋枪弹夹上子弹一样,人流把人一个一个的往车里压。偶尔有一两个下车的,那也几乎是踩着上车人的身体硬是趟下去。 压了4至5人后,容量已几近饱和,售票员就开始喊了,“上不去的乘客等下一辆车”。
没上来的乘客尤其是车门边的,废了那么大的劲抢到的位置,哪里肯轻易放弃,于是乎,一手扒着车门,往上一个登步就悬在车门边,80%的身体都在车外,只有脚尖和手在车内。一般情况下,他是既上不去,又不甘心下去,于是就成了种僵持的状态,至少一两分钟。售票员说话了:”那位乘客上不上啊,不上等下一辆。。。”“什么,上啊......车里面的乘客往里挪挪,就差一位咱们就走了,往里挪挪”。又等一两分钟,车内稍微有些松动,乘务员:“外面那位乘客,我们关关门试试,您随着门转动”门开始吱吱呀呀闭合,动了几度就歇了。
这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,车下没有希望上车的人热情的伸出了双手,一起用力推那个为挂在车门上的人,硬是往车里挤。 那人也随着门转动,在极大的压力下,玻璃门已成为弧形,在即将关上的一刹那,咔嚓一声,门在铰接处断了。 乘务员又开始喊了:“车门坏了,走不了了,大家下车等下一辆吧”。一片鬼哭狼嚎和叫骂声中,一百多号人从严重超载的公交车走下来,加入了下一辆车的争夺。
而我,就是那挂在车门外的人!
我,八零后生人,毕业后工作的缘故出国晃悠了两年,而后抱着创出一番天地的想法,重新杀回了北京。事不由人,经历几次创业失败之后,安心就职于一家外企,养家糊口,成为所谓北京白领中的一员,每天苟延残喘与单位、客户和家之间。在我毕业的2000年左右,白领还是人人称道的工作类别,意味着高工资,高福利和优越的工作环境。现在这已几乎沦落到骂人的词汇,看谁不顺眼就说他是白领,比较高端的说法算是土豪了,这两者的距离可不是一星半点。土豪可以挥金如土,白领只能量入为出;土豪可以一掷千金全款买豪宅,白领只能东挪西凑搞按揭蜗居;土豪可以一觉自然醒,隔三差五世界游;白领只能起早贪黑,守着仅有的带薪年假回老家探亲。
北京的白领压力更大, 先说交通。
据统计北京上班族平均交通距离为19.2公里,花在路上的平均单程时间为52分钟,双程就是104分钟。 而北京人的状况并不是个例,全国上班距离超过10公里的有37个,占比74%;平均单程上班时间超过30分钟的有34个,占比68%。 这与城市不断的扩建以及城市车辆保有量的迅猛提高不无关系。如果调查数据可靠的话,我肯定处于拉后腿的那拨中。迫于房产成本的压力,买房选择了当时处于价格低位的北京东部的通州区,而我上班的地点在朝阳区三环边上的南银大厦,两地的距离是29公里。
往返两者之间,我有三种交通方式可以选择——公交,公交加地铁和自驾。
先说公交,这是最便宜的一种交通方式,那时的北京公交卡还可以车票打4折,往返单位与家之间只需2块钱。可以没有直达车,必须换乘。先从我家步行15分钟到公交车站,平均等待10分钟上667路公交,一路堵车加颠簸到位于东三环CBD中心的国贸桥东北角,起码要50分钟的时间;再从国贸桥往北步行5分钟500米,到达下一个公交换乘站,与众白领厮杀上到683路公交,平均用时10分钟;上车后15分钟到达三元桥站,再步行3分钟到达办公室,总共用时105分钟。我们公司上班的时间是8:30,也就是说我要早上6:30就要出门,算上洗漱早饭的时间,起床要在5:30左右。关键是路上一路基本都是与人摩肩擦踵的站着,加上要与众同胞厮杀抢占有利位置,到达公司的时候精力已经几近消耗一半。 上班8小时,午饭1小时。下午5:30准时下班,然后就是早上出门的逆过程,整个又折腾一遍,105分钟到家,已经接近7:30。拖着疲惫的身躯,做饭、吃饭、洗漱、弄孩子,已经是10:30点左右,磨蹭一下躺下床11:00。 统计一下,白领的一天,路上花费3.5小时,在单位时间9小时,早晚饭加洗漱3.5小时,剩下就是睡觉时间了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
再说说自驾上班。首先费高,我初步估算了下,从我家到单位,光是停车、油费、过路费就接近100块,这与公共交通的2块钱相比,简直就是天壤区别。除去费用不说,这自驾根本起不到省时省力的作用。截至2013年底,北京的汽车的保有量为530万辆,这已经严重超出了北京道路的承载量。上下班高峰时段,车在京通和三环上如蚂蚁爬行,磨蹭到单位,再找车位停好车,花的时间不比公交少多少。关键开车时还得全神贯注,稍不留意就追尾,耽搁半天上班。
最后一种交通方式就是公交加地铁。 从家里必须坐一趟公交才能到最近的地铁站。北京的地铁虽说现在已经四通八达,但到一个地方往往要换乘多趟。我先得坐地铁八通线,在四惠换乘一号线,再在国贸换乘10号线,最后才到公司的三元桥站,还得步行近15分钟才到单位。地铁上的人比公交还多,竞争更为激烈。地铁平均速度可能比公交快些,但是加上步行换乘的时间,基本没有什么优势,也不省时间。如果是在冬天,造出晚归,又大多在地下出行,基本上可以整周的不见天日。
再说说北京的生活成本。
其中最大一头就是住房。 记得在2000的秋天,那时我是系学生会成员之一,天天搞东搞西的,整个一愣头青,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完全一无所知。 那时的学生会主席在大三,年纪比我们都大几岁,社会经验必然比我们要丰富很多。记得他一天闲的无事,在仔细翻看报纸里面的房产广告,还不时地做做记号准备前往考察。这一举动被我看到后,就是一个想法:“这小子脑子进水了吧,还没毕业就想着买房的事情,工作还没搞定呢吧,傻!”现在看来,他那真是有远见的举动啊,犯傻的人应该是我!
我们的学生寝室在学校的北边,靠着的那条土路原来都沿路摆着自行车的摊贩,新旧自行车都有,我们时常过去修修车之类的,也算方便。谁知这条土路就是后来的北京四环中路,如今的寸土寸金的中心地带。那个时候周边的房子可能也就两三千一平米,现如今没有低于4万一平的,还非常紧俏,十五年之内北京的房子就像坐上了火箭,翻了十倍。 想着那个时候要是但凡有点远见,就跟着我那学生会主席去买房了,好赖来一套,也就成北京内城人士了,不用远住郊区,每天疲于奔波,浪费生命。
以4万每平米均价计算,一套80平米的两居室,总价就是320万。如果首付30%,及96万元,贷款224万,按30年等额本金商业贷款5.6%的利率计算,每月还款额为12930元。这是什么概念呢,一个北京白领,月入2万元,交了五险一金以后剩下所有的钱一分不剩的都得交给贷款银行。这还不包括每年铁定要交的供暖费和物业费。北京市职工2014年月平均收入为6463元,月入两万的白领已经算是中高收入水平了。就这样要想在城里买房就得勒紧裤腰带,不吃不喝。除非配偶的收入也比较高,这样才能缓解经济压力,过点正常人的生活。问题又来了,首付从哪里来,单靠存款一年存10万,也得近10年才能攒够这96万的首付。
一般的年轻白领,要达到这个水平,确实不易。咋办呢,于是乎,啃老一族自然而然就出现了。往往是双方父母一辈子的积蓄,凑在一起,交了个首付。小白领夫妇就沾沾自喜的当上了北京正宗房奴。 我说的这种情况应该在北京小白领中应该是混得不错的了,没有摸爬滚打十多年,根本到不了这个程度。他们况且如此,那一般的大学毕业生呢?据人民网报道,2014年暑期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为2400元人名币,四成人需要啃老。这刚毕业的几年,如若是没有父母的救济,根本无法在北京生存。 一般说来,工作五年左右,收入有明显提高,但也不过是想上面所说的白领靠拢。真正发家致富,财务完全自由的毕竟是凤毛麟角。
中国人讲究衣食住行,住和行讲完了,我们稍稍谈谈衣,这毕竟摆在四个字的首位,从侧面也显示出了中国人对外表的讲究。中国人讲究“人是衣装马是鞍”,尤其是对于在乎外表的现代都市年轻人来说,衣服和化妆品上的消费往往成为生活成本中的一份重要开支。2009年著名的金融服务企业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调查的数据显示,北京人穿衣花销列全球第12,甚至高于地处发达国家的洛杉矶和芝加哥。 年轻人尤其是女性,对品牌服饰和鞋子的抵抗力几乎为零;可是往往对商场里的高档产品的价格望而却步。一双稍微高档一点的女士皮鞋的售价在北京的商场里面要四五百,几乎占到年轻人一个月工资的1/4。而为了让朋友和同事留下良好的印象,有时不得不硬着头皮,省吃俭用买一套行头充当门面。
你也许会说,网购现在流行,可以淘到便宜货;可是便宜没好货,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千古不变。北京吃也不便宜,出外就餐,人均消费都在50以上,稍微吃好点就上百。中国人好面子,喜欢请客,都是轮流掏钱,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给餐馆赚去了。餐馆有的人可以不去,但超市总归得去,日用商品和食品总该买吧。去一趟超市少则三五百,多则上千,一个月的开销在2000左右,占到北京人均月收入的31%。
北京户口,也是许多北京上班族心中永远的痛。
2003年,我大学毕业,当时我们班上33人按毕业综合成绩排名,我排在地15位。而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户口留京指标是按照该成绩进行分配,每个班只有1名,前提还是能够在毕业前找到北京的接受单位。这指标本该与我无缘,可偏偏排在我前面的14名高材生,1/3直接留系攻读研究生,另外2/3考上了本系或者外系的研究生,这留京的名额就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我的头上。当时的我没有怎么把这个当回事,殊不知现在回想起来,如果没有这个户口,在北京的这十年会平添多少麻烦和错失多少机会。
举几个简单的例子,首先是住房;2010年出台的《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》规定北京市户籍家庭最多可以购买2套住房,而非北京市户籍必须满足在北京纳税5年以上才有资格购房;也就是说,你再有钱,也得在北京老老实实交完5年社保和个税后,才有资格在房产证上看到你的名字。
其次是孩子教育。北京市的教育资源非常紧缺,招生管理亦严格按照学区来进行,很多学校并且要有户口的要求,非北京户籍的孩子即使满足就近就学的原则——比如说父母在北京纳税满5年之类——录取的时候往往排在北京户籍的孩子后面。 前几年还时兴借读,通过缴纳高额择校费用,非北京户籍学生可以进入学校就学。即使是这样,最头疼的还是孩子高考上大学的问题。按照教委现行的规定,高三学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并参加当地的统一招生。鉴于教学制度的地域差别,这对于在北京就读的非京籍学生无疑是个非常大的挑战。
还有就是购车限制。为了治理北京道理拥挤问题,北京市政府定时定量的发放车牌指标,供符合条件的市民摇号获取。要符合购车资格,非京籍人士必须在北京缴纳社保和个人所得税5年以上。即使是这样,这摇号的成功比率非常之低。据报道,2015年2月的一期摇号是230.5万人分配17600个指标,成功率只有0.66%,中签者相当于买中了彩票。原来与我在北京一家公司共事的朋友,自从2011年1月开始加入摇号队伍,至今将近6年已过,仍然没有中签。他亦属于没有北京户口之列,从山东来北京打拼十多年,依然没有家的感觉。
未完待续……
“寓教于游”为核心,“观世界”以建“世界观”。
如何关注 |
① 长按复制“微信号或灰色ID”,在“添加朋友”中粘贴搜索号码关注。 ② 点击微信右上角的“+”,会出现“添加朋友”,进入“查找公众号”,输入以上公众号的名字,即可找到。 ③ 长按二维码,选择“识别图中二维码”进行关注。 |
微信推出新功能啦!
升级到最新版本,
可以将微信公众号置顶。
欢迎把寓教于游公众号置顶,
方便您接收最新内容推送,
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错过重要信息啦。
点击本文章右上角,选择查看公众号▼
喂^_^看完了点个赞呗